English

回望“当代”

1999-05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吴霄 我有话说

艺术家们从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“中国现代艺术展”上抢购以后,由于时势以及更主要的是艺术内部的原因,沉默了很久。上一个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全盘引进国外艺术观念的时代,有点饥不择食,有点急于求成,而现在,他们有理由来思考更深沉一些的问题了。

1985年的美术思潮中,中国年轻的艺术家积累了许多惨痛的教训,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要走完或赶上西方现代艺术数十年的历程,无疑是不堪重负或不合时宜的,于是,观念问题超越了艺术的视觉本质被无限放大,美术理论家异乎寻常地成为告诉画家怎么画的导师,艺术家成为此起彼伏美术“运动”的玩偶,在群体的热情中被牵着走,语言的进一步探索被大大地削弱……,纵观80年代,是这样一些不堪回首的事实。

90年代的开始注定是艰难的。十年中的最初几年,美术界几乎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展览。作为一种感性的思想表达形式,现代艺术离不开艺术家对自身对时代对文化的那种尖锐痛切的敏感,暴风雨后的池塘,已没有了群蛙齐鸣的状态,而只有几只在独语,艺术家们意识到新时期“群体”的苍白,转而寻求他个人化的“私语”,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表明脱离了时代,他们就在“现场”和“近距离”中,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,但是,他们很快就发现,独自说话比群体表达更困难。另一方面,90年代的外部环境又带来更多的新问题,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阶层和领域,艺术家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,马上又被卷入新的文化情境中,产生了许多两难的问题,如《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》(吉林美术出版社)的《总序》所说:“在不暇思索中,当代艺术被置入到新的历史语境中,在本土/世界、自我/他者、东方/西方、中心/边缘、传统/现代复杂的二项对立与互融中开始了自身的重建。”

在这种复杂背景下的“重建”是有成果的。

因此,作为一种对世界对整个中国文化建设的回应,对这十年进行总结和批评是非常需要的。《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》,每册以一种美术现象作切入角度,如《观念艺术》《新具象艺术》《新表现艺术》《女性艺术》等等,它既是十年艺术形态的提炼,也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史相呼应,对于中国本土独有的美术现象,如《新生代艺术》《新文人画》等,也有专册评述,这是一个目前反映中国当代艺术较为完整的格局;丛书的著者都是近20年美术运动的亲历者,大都是中青年学者,他们的敏锐和直率,也为批评的独立品格的形成,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我们可以看到,’85以来美术理论界那种照搬西方话语,生涩难懂的文风不见了,当代艺评家们也随着90年代角色的变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和从业状态,从这个角度说,这套丛书的产生(从编著到能顺利出版,丛书无疑是非商业考虑的,再加上彩色、黑白图片占相当的比例,出版社的投入大概不菲。)是十年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